首页 > 国内 >

沈阳工业博物馆:老照片里的奋斗故事吸引年轻游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劳动者”主题图片展用朴素的镜头语言讲述奋斗者的故事。张文魁摄

4天接待近3万游客——位于铁西区卫工北街的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五一”假期人气十足。

据介绍,工博每天安排四场公益讲解,带游客走近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等上百个创造中国工业史“第一”的老藏品,讲述馆藏和博物馆背后的故事,重读钢与火、使命与光荣的时代史诗。

与此同时,一场以“劳动者”为主题的图片展,也在工博一隅进行中,用朴素的镜头语言讲述着奋斗者的故事。图片展上,50幅珍贵的老照片,展示着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沈阳的社会生活风貌,留下了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工作的身影。“这是80年代初的五爱街,还没有经过改造。你看,卖服装的摊位还都是半露天的床子,市场下起了雪,业户们不停地用掸子掸去摊床上的雪……”在自己拍摄的“风雪五爱街”照片前,马增强讲起了照片里的故事。

在他的镜头里,有客运站前成群的拉脚客,脚蹬支着塑料棚的“倒骑驴”,身上汗流浃背;还有东北电影院老胡同里的擦皮鞋一条街,全是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30多年过去了,这些行当和从业者在原来地点早就不复存在了,就剩下老照片了。不管做哪一行,都很不容易,都能感受到咱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这种精神。”马增强说。

沈阳重型机械厂的退休职工、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杨德文,对一张老照片印象格外深刻。它拍摄于1975年的沈重一车间车工工段,一位车工带着徒弟,操作着车床。“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这师徒二人配合,夜以继日地干,一个月能完成1000台时,是咱们车间的模范。”杨德文语带敬佩,“那时一周只有星期天一天休假,很多工人自发地加班加点,不计较个人得失。”

杨德文回忆,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老工人带着徒弟摸索窍门,琢磨技术革新,把一个机床的加工量做到规定工作量的3倍多。这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到什么时代也不会过时。一张张老照片,是对每一位劳动者的致敬。他们用自己的奋斗,赋予了时间格外深沉厚重的意义。一个个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生活工作场景,映照着自立自强、踔厉奋发的时代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除图片展示外,摄影展还设计了一个场景复原空间,室内摆放着缝纫机、黑白电视、描花的炕柜等如今已经难得一见的老物件、老家具,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沈阳百姓家庭的生活风貌。“好像走进了《父母爱情》那种年代剧里面的生活场景,感觉虽然陌生又很亲切。”主打复古怀旧的老照片展,随处可见年轻人观展,纷纷拍照留念。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3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