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情 >

全球速讯:“80后”魔法解“锁”破难题


【资料图】

“催化剂是化工生产的‘锁芯’,谁掌握它的研发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吉化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所科研项目负责人吕建辉这样说。

年仅34岁的吕建辉潜心研究催化剂再生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持续技改攻关,使催化剂再生复活,不仅实现了降本压费,而且破解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卡脖子”难题。

一直以来,吉林石化苯乙烯装置烃化、反烃化催化剂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进口催化剂价格昂贵,相对成本较低的催化剂再生技术却受国外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封锁,是买不来、要不来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卡脖子’难题……”吕建辉所在的课题组将目标锁定在“合成乙苯进口催化剂失活机理与再生工艺”研究上。

没有相关资料,吕建辉全凭自己摸索。他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设备和化学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给失活催化剂、再生催化剂、新鲜催化剂来个全面体检;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模拟工业装置,评价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经过9个多月近400次试验,结果却让人失望——失活催化剂活性恢复度不到60%,没有达到预期再生效果。吕建辉不服气,反复查找核对资料。他发现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像蜂巢一样,很难通过常规方法来恢复活性。如果排除结构性和碳含量的影响,那关键条件就是清洗过程中酸的浓度。最后,吕建辉带领攻关团队采用“焙烧—离子交换—再焙烧”方法,成功破解了最为关键的技术难题。被国外专家判“死刑”的催化剂,在吉林石化青年手中“复活”了。

为了验证这项技术,他将实验室小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提出在敞口水槽进行离子交换、将催化剂深度干燥和焙烧两步并作一步的优化方案,突破了这项技术瓶颈,年可节约催化剂购买成本900多万元。

2021年,吕建辉团队再次承接了苯乙烯装置的催化剂再生任务。经过多次筛选,他们确定了一种有机酸溶液替代危险化学品的再生原料——硝酸铵,再次完成了催化剂再生任务。催化剂回装后,工业运行性能达到进口催化剂指标。 (松花江网编辑 陈炳桥)

关键词: 催化剂再生 离子交换

责任编辑:Rex_22

推荐阅读

阎良“少年警校”开营啦

· 2023-02-22 15:51: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