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垃圾分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的文明。2017年,沈阳市被纳入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沈阳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00余个,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全国排名也由2018年的东北四市最后一名,到2022年在76个大城市中排第13名,东北地区第一名,初步实现了“东北第一、全国一流”的工作目标。
“这剩饭剩菜放在一个兜里,这些用完的卫生纸放在一个兜里,口罩要另外放在一个兜里,这些喝完的可乐瓶咱得用它换积分。”春节期间,家住沈阳市和平区电力社区的李大娘一再叮嘱着回家过年的儿孙们。“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经常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社区里还建了垃圾厢房,咱必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李大娘说。
沈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021年5月1日《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结合该条例,沈阳市从提升分类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入手,实行“互联+物联+监管”工作模式,率先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汇集企业、设施、检查等各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在线视频监管,问题派单反馈等管理活动,做到及时、有效。
全市共设置了1700余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遍布各居民区,既便于市民分类投放,又及时收集各项数据,准确掌握前端投放情况。我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考核机构,开展全方位现场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考核监测包括居民小区、公共机构、智能箱、环保屋、公共场所、重点美食街区、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分类示范村等8个场景,考核情况纳入数字平台,用于分析工作能效和问题原因。
2020年,沈阳公共机构、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在示范小区建设中,沈阳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未放慢脚步。2017年,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143个,到2022年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00余个,注册账户190万户,已经达到全市居民小区总量的40%。
目前,沈阳垃圾分类链条不断完善。2017年12月底,沈阳垃圾全部采用焚烧处理,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2021年,全市投放了1700余套智能分类设备。厨余垃圾由108辆专业车辆运收,其他垃圾由1300余辆专用车辆转运。目前,全市可回收物年处理能力280万吨;有害垃圾年处理能力5万吨;其他垃圾日焚烧能力7500吨;厨余垃圾集中日处理能力720吨,浑南、于洪、皇姑、铁西等地区建设了小型就地处理站日处理能力23吨,初步建立“集中+就地”处理模式。
目前,沈阳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垃圾分类已由全社会共识向全社会行动转变,最大限度让分类意识走进市民的脑里和心里。从2017年开始,住建部对76个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成效考核季度排名工作,沈阳考核成绩稳步上升,从2018年的东北四市最后一名,到目前的东北地区第一名。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处(市分类办)还荣获2022年度“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殊荣,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垃圾分类工作集体。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晟告诉记者,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垃圾分类不是易事。沈阳将城市垃圾分类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居民的责任与义务意识,让城市文明更加熠熠生辉。”李晟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责任编辑: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