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天天播报:在“科普盛宴”中感受科学魅力

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是什么原理?“奋斗者”号从万米海底上浮,有什么“秘密武器”?


(资料图)

5月13日至14日,中科院在全国百余个研究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各研究所结合自身研究特色,推出科普剧、科学公开课、科学实验等科学体验活动。一大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大科学装置等,也向社会公众开放。

没有一滴水,小黄鸭可以像在水里一样“游动”?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科研人员现场演示了一种神奇的教具——流化床,当流化床内的气路打开后,床内的细沙粒会在气流作用下,像水一样流动起来,里面的小黄鸭仿佛在“水面”嬉戏。在这里,科学互动小实验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围观参与,他们不仅动手实验,还连连发问,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丰富多彩的科学小实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与成果。

水下仿生机器鱼、类人人形机器人、非接触式视频心率检测……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科学展示与互动体验,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成果,生动呈现出智能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未来应用前景。

该所基于千亿参数图文音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打造的虚拟人“小初”,让众多观众驻足围观,并参与互动。“小初”不仅能读懂图片、看懂视频、听懂声音,而且能进行中文续写、双语翻译,还会吟诗作赋,生动证明了通过图片、文字、语音三种模态的关联与协同,可以有效地提升机器的理解和生成能力,让AI接近人类想象力。

疏水材料、液态金属、超导磁悬浮、污水处理魔术手……中科院理化所变成“科学乐园”,30余个科学互动实验在这里上演,这些实验涵盖了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物理、激光技术等多个学科。

参观的小朋友们纷纷留言:“我好喜欢这些实验”“浮力材料真厉害”“我还会再来的”。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长王树涛指出,理化所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科学互动实验,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戴上VR眼镜,你就能“走近”蛋白质,身临其境地观察蛋白质;智能人脸画板通过简单几笔就能画出栩栩如生的虚拟人……中科院计算所大楼一改平日“高冷”风格,在这个周末摇身变为“神计妙算”游乐场。

为吸引更多人参与,中科院计算所在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加入了“机器人大白”“阿尔法小狗”“魔镜”等科幻热点内容,推出了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科普游戏,丰富了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

在中科院物理所,院士讲座为公众科学日活动惊艳开场。在《人类祖先的祖先哪里来》的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围绕从“天下第一鱼”到人类的演化历程,综合当时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用科学的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带领大家认识寒武纪大爆发时代的各种“化石大数据”,解释了为何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创新实践”。

科学不只“高大上”,也有可爱有趣的一面。在中科院物理所园区内,哔哩哔哩主题展区展示了UP主制作的中国空间站、未来火星车、磁流体音响等手工模型。

中科院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的主题是“遇见科学、预见未来”。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始于2005年5月,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性重要科普品牌活动。(记者 陆成宽)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