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船闸一线见闻(副题)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夜色中,巍峨的三峡大坝与群山融为一体;灯光下,琴键般排列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如既往地繁忙。
(相关资料图)
7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发布数据:今年1—6月,三峡船闸共运行5469闸次,通过船舶21132艘次,通过量达8158万吨,同比增长9.96%,创历史新高。自2003年6月至此,三峡船闸通航20年来,累计通过船舶99.7万余艘次、旅客1224万余人次、货物19.2亿吨。
这座全长6公里多、上下落差百余米的庞然大物,怎样在长江“黄金水道”上发挥“黄金效益”,今后又该如何建设“绿色航道”?记者走进三峡库区一探究竟。
“库区主干道”
20年间,年通过量由3400万吨攀升至1.56亿吨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全长6.4公里、主体长1.6公里;五级闸室的上下落差达113米,相当于40层楼高度。
船只要如何“翻越障碍”?
6月18日夜,三峡局,三峡船闸管理处运行五值主管韩新拿起对讲机发出指令:“请船进闸,停靠北墙!”
北线六闸首大门缓缓打开,4艘船舶满载粮棉、钢铁、煤炭等货物,列队驶入长280米、宽34米的闸室。
另一边,三峡船闸北线集控运行室内灯火通明,百余个监控摄像头传回现场画面,清晰显示在20余块电子屏上。
韩新和当值同事张洋调看监控画面,完成闸门安全距离、系泊情况及运行程序的“三确认”后,张洋按下操作台的启动键,伴着“关闸,请注意安全,看护好系缆”的闸室广播声,北六闸门缓缓关闭。
关门、开阀、充水……五号闸室内,水位由65.4米升至齐平四号闸室的86.77米,船舶经广播引导进入四号闸室。两个多小时的运行调度,4艘船顺利“越”过五级船闸,驶向上游。
“水涨船高、水落船低,船只依次进入下一闸室,就像‘上下楼梯’一样翻过这‘40层楼’。”三峡船闸管理处处长陈坤介绍。
有行船多年的老船长回忆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状况:一年四季,险滩遍布,航行艰险,有时还需要借力绞滩船,费时费力,航运效率低下。
近10年,水运已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三峡船闸成为连通上下游的“库区主干道”。
看需求,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份,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全国占比近半,生态地位突出,经济潜力巨大。看效益,水路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50%—60%,公路的12%—15%,航空的4%—6%,更兼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等比较优势。
看航路,我国水运基础设施规模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0万公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55.54亿吨。看长江,水系通航里程7万公里,2022年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35.9亿吨。
正是在“黄金水道”持续发挥“黄金效益”大背景下,20年间,三峡船闸年通过量由3400万吨攀升至1.56亿吨。
“水上高速路”
“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数智赋能提升过坝效率
“黄金水道”之势,在于大江奔腾、航道通畅。2011年,三峡船闸年通过量首次突破1亿吨,随后一路攀升。
通航船只逐年增加,过闸效率如何“逆流而上”?
6月6日晚,装载着205标箱货物的“欣豪5”轮从上海出发。船员通过船载北斗系统进行过闸申报,填罢始发港、目的港、吃水、载货吨位等信息,点击发送完成,不到10秒钟,系统回复“申报成功”。
一路航行,“欣豪5”轮进入长江中游。6月15日21时,该船收到“滚动预计划”,航向三峡大坝下游不远处的宜昌港临江坪锚地待闸。16日21时,该船通过北斗终端进行远程船员自助身份核验。
三峡海事部门对船舶证书、吃水、船员信息等逐一检查,确认无误后予以“过闸放行”。
“过去船舶过闸,申报需要通过电话或传真来回沟通,通航调度部门人工录入信息、手动编排计划。”民生公司高级船长陈利说,随着GPS船载终端、多功能单北斗智能终端等开发应用,联动控制水域从70多公里延伸到573公里,船方通过手机申报,流程更便捷。
“船舶申报后,何时抵达、何时安检、何时过闸,船员通过‘三峡通航e站’小程序就能查到。船公司实时掌握船舶动态,不必挤在坝前待闸,通航更有序。”三峡通航指挥中心运维办主任杜荣介绍。
数智赋能,分散了待闸压力。开辟“快速通道”,助力建设“水上高速路”。
船闸一侧,布置着全线总长约7.3公里的三峡升船机,由引航道、闸首、承船厢室段等部分组成,船厢总重1.55万吨、最大过船规模3000吨。三峡局升船机管理处处长金锋介绍,升船机让过闸船只实现“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小船过坝时间由3.5小时缩短到60分钟以内。
创新引领。“罗静排档法”实现船舶调度作业预排档、细排档和精排档,缩短进闸时间;“虚拟闸室”“同步移泊”技术,实现船舶进闸和船闸运行无缝衔接,从而增加每日运行1—1.5闸次;应用人字门同步升降系统,顶门时间从原来的24小时减少至45分钟。
效率提升。三峡船闸日均运行次数由13闸次提升到15—16闸次;吃水控制标准从3.3米提高到4.3米,每闸次通过量增加约6100吨;过闸船舶吨位由1000吨提升至5000吨,平均过闸时间从4—5个小时缩短到2—3个小时。
“生态新航线”
基本实现辖区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零排放”
放眼千里,长江大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绿色水运体系如何融入长江黄金水道?
“经济实惠,还能减少碳排放!”6月19日,三峡大坝上游沙湾锚地,在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负责人李志琦协助下,“恒驰629”轮电缆接入岸电桩,手机扫码操作,很快接上了岸电。
与此同时,“长云1066”轮发来求助信息,咨询污染物接收船联系方式。李志琦查询“三峡通航e站”,联系上正在免费接收污染物的“长清保洁1号”船。30分钟后,“长云1066”轮上约3立方米生活污水全部抽离,将转运三峡环保码头,过滤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于2019年4月16日启动运行,是长江干线上第一个水上多功能综合服务区,为过坝待闸船舶和船员提供安全、绿色的综合服务。
“我们推进岸电配套设施建设,运用风光水新能源,配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备。”李志琦介绍,截至目前,三峡坝上装设运行岸电桩27个,为近1.6万艘次船舶供应岸电近2100万千瓦时,减少各类气体排放超1.55万吨;接收、处理过闸船舶垃圾近4500吨,生活污水27.5万立方米。
过闸船舶污染防治全检查;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阀全铅封;待闸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全免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禁止过闸……三峡局基本实现辖区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零排放”。
不久前,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组织开展的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顺利完成。在鱼类产卵期,水库持续增加放水量,创造适宜的水文、水动力条件,促进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试验促进鱼类自然繁殖效果明显。5月27日至6月4日,流经沙市断面的总鱼卵径流量约461亿颗,创历史新高。”长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调度试验已连续13年组织开展。
沿江而行,所见生态护岸更长、生态固滩更大、绿色船舶更多。正在开辟的“生态新航线”成为三峡船闸的扬帆方向。“我们着力保安全、稳通航、增绿色、促创新、优服务,加快建设现代三峡通航。”三峡局局长齐俊麟说,“绿色,应该成为其中最鲜明的底色。”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