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辆辆大卡车驶入黄松甸镇主干路,将满车的木屑运往遍布全镇的菌包加工厂。
(资料图)
3月中旬,走进黄松甸镇,记者最切身的感受是,这里农民生活节奏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比其他地方多出两个生产季,而农民还乐在其中。
“我们现在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干活,要在3月20日之前把订单全赶出来。”在黄松甸镇三合村菌包加工厂,铲车上料、半自动化装袋、装车、接菌,各工作环节有条不紊。这个今年建成投产的菌包加工厂预计全年可安置100余人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左右。
这个菌包厂只是黄松甸镇7个菌包加工厂之一。菌包加工厂上马后,实现了车间化生产,农民订购菌包省力赚钱。
现代农业产业要实现长足发展,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是必由之路。黄松甸镇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食用菌产业聚集区,先后建成了2个示范园区、29个规模园区。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占地4500亩,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种木耳的人实现了发家致富,销售木耳的人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以下简称“大市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菌集散市场,每年产销旺季,3000多位木耳经纪人汇聚于此,安排外地客商,替他们对接本地优质货源。
在涌动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大潮中,在黄松甸镇的食用菌从业者之中,已经有先行者看到了未来的商机。
张国宏、金萍萍夫妇,多年来在黄松甸镇从事黑木耳购销活动。2013年,他们开了淘宝店,一举成功,现在已是知名网红,经营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像张国宏夫妇一样,一批脑筋活、有资本又敢干的从业者率先迈上了电商销售的平台。如今,黄松甸镇有12个村级和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先后开设了“黄松甸黑木耳”天猫旗舰店等网店77家,微商300余家。2022年全镇黑木耳网络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大市场带来的连锁效应还远超于此。食用菌劳务、运输、生产资料经销、餐饮服务等多项产业随之兴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木耳饭”。紧邻大市场林立的店铺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说起黑木耳产业给自家带来的变化,大市场旁边家厨饺子馆经营者王海龙打开了话匣子:“每年从7月份到10月份是木耳营销旺季,也是我饺子馆生意最为红火的时候。每天销售额都能达到3000多元。不仅我家,整条街的饭店都赚钱。”
目前,黄松甸镇90%以上的村屯都在发展食用菌产业,95%以上的农户都从事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农民90%以上的收入都来源于食用菌产业。
作为蛟河市倾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黄松甸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现在已经辐射蛟河市17个乡镇街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乡镇”“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村镇”“中国黑木耳之乡”“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黄松甸镇也拿到了手软。
成名的黄松甸镇,现在已不满足于木耳初级产品的种植,又尝试着走深加工的延链、补链、强链之路。在去年新建成的黄松甸食药用菌文化展览馆里,黑木耳深加工产品已展陈——黑木耳小分子肽口服液以及废弃菌包处理项目的构想,林林总总的设想述说着食用菌行业的美好发展前景。依托黑木耳种植加工,发展工业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全方位融合发展,黄松甸镇正蓄势待发,和美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将再次被注入生机活力!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孙洋 松花江网编辑 杨世阳)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