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色封面、半张A4纸大小、2厘米厚、书页层层叠叠……这便是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英的“民情笔记”。
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这样的笔记本,曾云英每年都要记满满一本。“大约写了10万多字了!”曾云英在笔记本里的不少地方,用红笔画上了横线或三角符号。养老、医疗、教育、乡村振兴……这些留有标记的部分,都是村里老百姓密切关注的议题,也都写进了曾云英这些年来提出的120多件建议、议案里。她告诉记者:“密密麻麻记下的,是百姓的故事和心声。”
2月19日一大早,曾云英裹着外套、拿着手机、揣着笔记本和一沓建议草稿就出了门。这几天,她忙着走访村里的群众,为今年“上会”收集意见建议。在她的笔记本上,今年那些红笔画的符号留给了“适老化”“无障碍”“乡村养老”等关键词。
独居在家走路怕摔、洗澡怕滑;反复擦身消毒,防褥疮、怕感染……曾照顾因严重烧伤导致重度残疾丈夫10多年的曾云英,对“卧床照料”“床边护理”这些词并不陌生。“如何帮助乡村‘银发族’走出养老困境?”这是曾云英和当地不少人大代表共同关心的话题。
“岐厝村共有人口3428人,常住人口256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12人,占总人口的20%。”曾云英介绍,前些年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潮”,村里常有老人被子女接去城里照顾。可近些年,这些老人大多又回到了农村。
走访中,曾云英从乡亲们口中收集到的“民情”记在了笔记里,也烙在了她和村两委的工作记录里。她说:“要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就要加快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村里的‘银发族’享受家门口的‘适老’服务。”
岐厝村有2个乡村老年协会和村委会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在村民的期盼中上马开工。
对地面进行防滑处理,防止雨天老人滑倒;给楼梯间安上扶手,方便老人上下楼;蹲便器改为坐便器,老人上厕所不再“为难”;安装紧急呼叫按钮,遇到情况,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救助……不仅如此,岐厝村新建的安置房、中小学、公共服务设施100%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曾云英还在村里发起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养老志愿服务队,为独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理发、打扫卫生、陪诊等服务。
曾云英告诉记者,“适老化改造”项目村里一共投了50多万元,这些开支全部由村里自筹资金解决。“可要是换到了不富裕的村子,老人如何颐享天年?”在曾云英的建议稿中,记者注意到“完善无障碍法规体系”“加强规划编制,防止新建建筑无障碍硬件出现‘不适老’问题”“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资金列入省级财政和地方性财政预算”“推进信息技术无障碍,助力老人跨越养老‘数字鸿沟’”等事项,是她为助力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高乡村养老品质开出的“良策”。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养老这块还有什么困难?”“您看我提的建议合不合适?”走在岐厝村的村道上,曾云英一边和村里老人话家常,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大家说的“要点”。她说:“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乡亲们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作为来自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乡亲们发声,努力让我们的乡村养老更有质感。”
□采访手记
因为同行 所以共情
走进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岐厝村村口,和聚集在附近的村民们提到“阿英书记”,村民们就会主动骑着电动车,把访客往曾云英的家里引。
从带动村民发展林果种植业、带领乡亲们赚到“第一桶金”,到福厦铁路开工建设,利用村里土地引入电子厂、鞋革厂、制衣厂,帮助村民增收,再到修建妈祖公园、老人活动中心为乡村规划新发展……曾云英和村民们一起度过了岐厝村还是贫困村时的穷日子,也带领着乡亲们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好时光。
“我的建议都‘长’在农村,都出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家长里短中。”谈及自己这些年来提出的120多项建议,曾云英感叹,这些都源于她和村民们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的经历。
因为同行,所以共情。曾云英履职的道路之所以亲近百姓,是因为她有着对土地、对乡亲天然的亲近感。她能够从每一个独立且朴素的表达中,寻找到人民群众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岐厝村的百姓也从曾云英的建议中,感受到了她的深情。
责任编辑: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