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本期的江城党建。2020年,一场特殊的动员会,为船营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打开了源头活水,提供了创新引擎。
(资料图片)
为了解决当时农村干部素质能力较弱、人才匮乏问题,船营区委组建联村党委,从区直机关部门中选派2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联村党委工作,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村里的老百姓习惯地叫他们“兴村干部”。
“兴村干部”宋海龙工作的村,叫太平村,村里的太平河道一直用于农田灌溉、防洪泄洪。然而,河道两侧的商家经常乱丢垃圾,河道成了泛着臭味的垃圾场。
可真要下手干时,资金短缺成了绕不过去的难题。
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的宋海龙积极和区里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终于弄到了项目资金和车辆设备。
经过连续多个昼夜的清淤,清清溪水唱起了太平的欢歌。宋海龙又带领村民修建了3.7公里的河堤,在河道两旁栽种了2000余棵树木,太平河道焕然一新。
接下来,宋海龙趁热打铁,对太平街主街1500米自来水管线进行整改,改善自来水用水质量涉及60余户,完成太平街路屯分离400延长米,完善路基绿化1000延长米,加盖环保厕所20个。
围绕生态环境改善做文章,让宋海龙找到了振兴太平的突破口,他发现每到春暖花开时,河崴子村的太平湿地都会鸟满天。他随即联系了区摄影家协会,在湿地举办了一次摄影大赛,为湿地做了一次免费广告。2022年,有企业主动找到他,要进行保护性开发。这让宋海龙这样的兴村干部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这就需要八方聚才俊,各自显神通。
这片稻田是壹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创始人之一的90后曹曦,便是船营区乡村振兴引才计划的受益人。
曹曦,地地道道的吉林人,2012年,本科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17年学成后回到了家乡。
刚开始创业时,曹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门心思地做好自己的企业,但随着企业不断向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他发现,想要发展壮大,必须动员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他流转了周边4000余亩土地,年产高端稻米50万公斤,目前已在上海等地拥有了5000个亲子家庭固定客户。
大绥河村八队村民贾金洋家有8亩地,除了留下2亩口粮地外,全部承包给了曹曦。
曹曦的企业带动了周边产业的振兴,船营区也积极为优秀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等环节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壹田农业获得了“省级返乡创业基地称号”,曹曦本人获得福布斯排行榜30岁以下青年领袖和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等荣誉。2021年4月,曹曦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他的生态农业项目也带动了当地508户农户创收增收700余万元。
人才弱,可以派,缺人才,还能引。最终,是要把本地的人才培养出来,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林村,有个人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最美兵支书、村里的多面手、群众的暖心人”,他就是郭遥。
2019年,新林村面临人员“断层”、工作“断档”困境,是上面派,还是外面请,乡党委一时难下决定,走访群众摸排时,了解到村里的郭遥很有本事,乡党委当即决定,培养本村自己的干部。
项目定下来了,可是发展项目的钱从哪儿出呢?这时的郭遥早已有了主意,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通过清理各类集体资产,收回资金350万元。2020年起,在他的带领下,新林村建设了22栋葡萄种植大棚,今年6月,第一批果实挂满枝头,目前,累计产量达10万斤以上,毛收入达100万元,纯利润50万元。
在郭遥的努力下,新林村已成为船营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还被评为四星级党组织,今年7月30日,承办了船营区的农特产品展销会,2022年,郭遥被评为“吉林省最美兵支书”。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金钥匙”。当优秀的人才脚底沾满泥土,当创业的初心始终常怀梦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以宋海龙、曹曦、郭遥为代表的“新农人”,正以“人才之力”为乡村发展蓄势加油,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注入新活力,展现新作为,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创着幸福的未来。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平)
责任编辑: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