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神舟十六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登上太空,戴眼镜的桂海潮备受大众关注。他是我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首个在标准照中戴眼镜的。眼睛近视的人也能上太空说明了啥?
首先,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常态化阶段,系统可靠度更高了。
驾驶载人飞船是一个高风险高要求的工作,尤其在载人航天技术的研发探索阶段,航天员要具备正常驾驶飞船的能力,还要具备紧急状态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处置能力。中国航天员一直给公众留下视力很好的印象,是因为过往的航天员都是从视力很好的飞行员中选拔而来,比如,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员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出来的。
神舟十六号执行的是我国空间站正式建成以后、在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现在,中国空间站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常态化意味着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度更高,乘组不必全员具备航天驾驶员技能,也不用全部从空军飞行员里选拔了。我国已训练的第三批航天员和正在选拔的第四批航天员,其来源既有空军飞行员,也有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桂海潮、朱杨柱均属于第三批航天员,同批次的航天员里,戴眼镜的还有几人。
其次,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专业化阶段,人员分工更明确了。
随着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成熟期,航天员乘组的分工也会更加专业化。神舟十六号乘组是我国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航天员构成的乘组。航天驾驶员景海鹏是多次执行太空任务的熟手;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都是初上太空的新手,也是各自岗位的首个中国航天员。航天驾驶员负责操纵、控制航天器,航天飞行工程师负责航天器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维修,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中国空间站最重要的功能是做太空实验。过去,载人航天技术处于探索阶段时,风险很大,由身体素质极强的航天驾驶员包打天下,兼顾驾驶、维修和科学实验。现在载人航天技术完善了,从科研专家中选拔出来的载荷专家科研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更高,将会更好地为空间实验室服务。未来,还将有更多不同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许多人曾因近视放弃了飞上太空的梦想。如今,桂海潮让不少人重燃飞天梦:眼睛近视的人能上太空,那我是不是也可以?
太空生活并不简单,即便对身体素质要求略低,桂海潮这样的载荷专家也比普通人强很多。例如,他不能是高度近视,在飞船发射与返回阶段因存在震动和过载不能佩戴眼镜,还曾在地球上通过了高达8倍重力加速度的过载训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普通人上太空是我们的长远目标,眼睛近视的人上太空是实现该目标的一小步。当老人、孩子、孕妇都可以进行航天旅游甚至跨星球移民的时候,人类必将迎接更加宏大开阔的太空梦。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