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焦点短讯!北礼士路_一条礼士路 南北皆故事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北礼士路_一条礼士路 南北皆故事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礼士路(礼士路南北的故事)


(资料图片)

阜成门外的南礼士路和北礼士路旧称分别为南礼士口和北礼士口。民国初年的《北京内外城新调查》和1950年出版的《北京街道详图》都用了这个名称。

其实你看1947年的北平郊区地图,标注的区域是南北的礼士路。但是为什么1950年出版的地图还是南北驴市场的口呢?只能说明解放后终于实行了这个更名。

1951年前后,阜外交通越来越便利,原有的驴市也就此终结。当时驴市场的名字改成了礼士路,什么时候正式改的也没人关注。只记得那年初夏,我所就读的鲁陵园小学与城北西城第二中心小学合并,在北礼士路形成一个小学校,然后就传开了:“驴市场改礼士路!”新的名字很快就被叫了出来,新的路标被钉在十字路口,门牌上的街道名称也被改了。

其实当时的南、北礼士路和现在的不一样,在现在的南、北礼士路东半里多,大概在阜成门地铁站门口。街道的南面是南礼士路北出口,街道的北面是北礼士路南出口。两个路口的宽度一样,入口处有一小截铺着麻黄色大石头的路面。马的爪子、驴的蹄子踩在上面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悦耳。

南礼士路

南礼士路入口不远,东边有个大弯,当时就是驴市场所在地。小时候经常看到这里有驴和车等着拉。直到1951年,它们才逐渐消失。

南礼士路东侧没有胡同,路中段西侧有两条无名胡同可以通往月坛前。北面的小巷子通向西出口,是一个大斜坡。位于礼士南路38号楼北侧。下坡月坛前的广衡街。你可以从月坛墙的缺口穿过街道,你可以去月坛的西通道和南兵营。可以往西南跑三里河,钓鱼台。1946年春天以前,我家住在大坡南边的一个三合院里。当时门牌号好像是月坛东甲路16号。

这条路通到月坛东坛墙的外角。现在月坛北街的位置不叫南礼士路。解放后,这里的路东边最后一个山墙被钉上了“南礼士路”的路牌,表示南礼士路到此为止。因为月坛东墙和护城河之间是瓜石军营的南部,属于瓜石军营往南的边界。

再往南,在大道和护城河河岸之间是一个大菜园。店主姓周。因位于月坛东南角,故称“坛角周”,其所在地现为月坛体育场。

月坛西南角附近,有一个桃园子(月坛被辟为公园后划入花园),一个专门 *** 粉条、粉皮等豆制品的粉房,还有一个小石灰厂。南口路两边是小旅馆、饭店、茶摊、理发店、马蹄铁店、铁匠灶等小生意,普通住户也就那么几户。从石灰厂的边缘向西,有一条叫乐道湾的小路,通向李三河。此外,这里没有街道和小巷。

流行的路段是正宗的老南礼士路。路边有零星的路灯,即使晚上只有一点昏暗,也能看到人。路边居民家都有联系,但是生意不多。

走进街角不远处,露西的墙下有一个用白布支撑的剃须棚。主人姓王。他很善良,手艺也不错。再往西一点是一个棚子店。门两边靠墙立着粗竹竿、长雪松竿等大杆子,当招牌用。专门用来给有婚丧嫁娶,生日过得充实的人搭大帐篷。他们还在夏天搭建凉棚,冬天搭建暖棚。

再往南,在之一条胡同的北面一点,有一家小杂货店,卖一些针、针、糖果和饼干。然后,就没有生意了。

路东和毛驴城南侧有一家鸡毛店,以店为家的人经常在门口晒太阳。路西之一胡同的马路对面,是一座极其破旧的老庙——万明庙。正殿没有围墙,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和几棵遮挡阳光的老树。树下有几个摊位卖大碗茶,炸三角,干果等。以及一对剃光的头来负重。

南礼士路销量更大,房源更好,是“顺城满座”。那时候人类很有名。他为自己的家庭和至亲侄子打工,没有雇佣外籍劳工。这是京剧马派创始人马的外婆家,也是我外婆家。

“顺城满”坐东西向的主街门,是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南路是一个大牛圈,有牛棚、草料棚、工具堆房,四周有木栅栏。道北是个大四合院,一屋两宅。中西合璧的门楼,门上挂着一副对联,“忠义传世,诗书源远流长”。两边有一对石雕墩。院门口有一面刷着绿漆的木影墙,上面滴着铁皮和屋脊的水,下面有一个木架底座,四周种着各种盆花。一条砖路连接着东屋和西屋,房子上盖着青砖。院子里有大鱼缸和几盆石榴、夹竹桃和无花果。夏天凉亭高,进院子就觉得凉快很多。

1956年公私合营后,牛栏里的牛全部去了位于天桥福昌街6号的牛行会。南礼士路大规模改造开始后,这个大院就没了去处。

南礼士路没有小学,只有坛角周外院的一所私塾。解放后,这所私立学校由阜外街道元光寺小学管理。1953年以后,随着月坛周边的大规模重建,这个月坛地区,甚至是阜外、复兴门外的最后一所私塾都关闭了。

50年代中期,月坛菜场搬迁至北礼士路,街南的坛牌楼和月坛外坛墙相继拆除。从真武庙出发,可以直接到达阜外大街,内坛墙东门外出现了一条新的柏油路。后来有了15路公交车,就有了南礼士路南出口的站名。新的南礼士路逐渐取代了旧的南礼士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月坛北街以北的旧南礼士路也进行了改造,平房全部改建为楼房。终于建成了今天的万明园小区和临街的高楼。旧的南礼士路在北京地图上彻底消失了。

北礼士路

北礼士路南北宽度差不多。南口外,左边是 *** 万记餐厅,右边是天丰酱园。

天丰酱园是阜外大街三个酱园中更大的,卖的是粮食。店内,东边是咸菜和各种副食的柜台,西边是米面粮柜,粮柜顶上有带刻度的木秤。

天江酱园东墙外是北礼士路。他家的院子很长,高高的围墙,加上房屋的山墙,占据了路边很长的一段,有六七十米长。直到后来才有了几户人家。这些住户在一个岔路口的两边,这是一条可以斜着通向北边营房的小路。

在居民的旁边,有一个古老的花园,南面和北面都有高墙和常闭的大门。栅栏的下半部分覆盖着形状大小不一的“虎皮石”,上半部分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可见已经有些年头了。我看不清牌匾上的字,所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花园。我只知道人们把这一带叫做“大宅花园”。

“大宅花园”以西,北营房以南,教场门口 *** 寺和教会办的小诊所以东,阜外大街路商铺以北,中间原来的教场民国后废弃,逐渐变成农田。解放初期,这里有菜园、麦田、玉米、高粱、谷子等。20世纪60年代,阜外医院建在这个地区的东半部。

岔道北侧的花园大致呈长方形,东侧的围墙靠近北礼士路,也是又高又长,距离北军营东端约100米。北营房以前是清朝正红旗的老营房,不然就有大教学场了。之所以带“老”字,是因为西直门南关有新兵营。民国以后营房改成了一排排朝南的小门小院。因为地处阜外大街以北,所以有北营房的俗称。时间久了,俗名变成了正式名称。现在,我只知道北军营,不知道它曾经是正红旗军营。

解放初期,北营地主家里有一个小杂货铺,一个茶摊,一个理发师,一个修车的。

整个北营房的北侧紧邻马尾沟。北路西侧有学校、杂货铺、小饭馆、新华印刷厂,但没有住户。早年再往北,不属于北礼士路,叫西直门南行关。

万烧烤老照片

北礼士路东侧,万记酒楼以北,有十几个相连的院落。中间有个小院是家庭作坊,路口斜对马路。这个作坊既没有门面,也没有字号。住在北屋、东屋、南屋的人分别是作坊和仓库。当年我家是蔡,我外婆家也是“顺城满”,她是我外婆的外甥。她家每天早上赶月坛早市卖面茶、豆腐等。还有豆腐羊肉、鸡蛋、松茸、黄花、黑木耳炖贝尔隧道,味道好极了。

蔡家每年还做各种关东糖,芝麻糖,花生糖,大大小小的蜜瓜,各种蜜饯食品,逢年过节上市,批发零售都有,生意很好。1951年前后,蔡家迁到牛街香儿胡同。到目前为止,北礼士路还没有作坊。

在蔡家北面四五码后,马尾沟南堤之间有一大片空田。西边是礼士路,东边是护城河。早先这里也有驴市场。否则,为什么叫北驴市场呢?后来变成了大牛市。

解放初期,牲畜市场并入德胜门外的牲畜市场,为规划中的月坛菜场腾出空间。1952年前后,靠近马尾沟南堤的地方建起了路边铺有房屋的小住宅区。大部分居民是因为阜成门瓮城拆迁才搬到这里的。两年后,月坛菜市场搬到了小区南侧,很快就组建了国有蔬菜公司。

北礼士路至新华印刷厂北墙。厂区北面的道路早些年也是河沟,沟水也注入护城河。1953年左右,在沟河对面的墙上开了一个缺口,河上架起了一座大木桥。从桥到三塔寺的沟修成了路,现在叫车公庄街。新路以北属于西直门外南关,道路向西北方向倾斜,与西直门外北下关隔街相望。

南下关路西侧有一座小 *** 寺,旁边有一条小河和一座小木桥。路边原来有个“西直门城外南下关短期小学”。东边有正红旗新兵营,也是民国以来改建的普通民房。从营房到北头路口,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大车店、小旅馆、小饭店、小茶摊等小生意。西直门到门头沟、丰台的铁路都经过这条路。

北礼士路南出口搬到现在的位置是在80年代中后期。这一举动使得阜外医院的大门离马路很近,但其北面有一个明显的弯道,路东金都假日酒店的方向就是明证,它是沿着北礼士路的原方向修建的。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6

推荐阅读

王子安集

· 2023-03-06 14:49:12

成人礼 不一样的长大

· 2023-03-06 14:39:5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