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读懂“博物馆热”背后的文化自信


(资料图片)

定闹钟抢票、多个设备同时抢票、不停刷新系统……这个暑假,不少观众为预约到博物馆门票,使出浑身解数。从“高冷”到“出圈”,“博物馆热”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信。

某短视频平台《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中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据有关平台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人群中,18~30岁的总占比近50%。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古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等怀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少年轻人在博物馆中被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所触动,获得了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自觉地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许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探索历史与文化的魅力,给自己加一顿精神上的“营养餐”。譬如,在甘肃简牍博物馆,透过千年的墨迹,一枚枚简牍如同阅尽沧桑的老者,带着感情与温度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引领我们去探索属于简牍的美。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如今的博物馆,越来越多有料、有趣、有用的知识被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同群体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河南博物院,观众除了可以在展厅观看新石器时期的骨笛,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编钟,还可以走进音乐厅,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和魅力。从展览中汲取更多感悟,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度对话,可以说,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博物馆热”,正在让更多的人心灵得到润泽,文化自信得以增强。

在科学技术赋能博物馆的当下,博物馆也在探索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新型文旅服务,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博物馆叙事方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打破传统模式,声、光、电、影与实物结合,让文物和历史“活”起来。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博物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一些博物馆还发展了丰富的文博创意产业。博物馆通过创新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文创“潮”起来。今年暑期,南京博物院推出10大类共一千余件文创产品,其中南博院藏文物系列笔记本、南博院藏文物系列金属书签等尤受欢迎,最高时单品一天可以售出一千多件。借助通俗文化的包装手段,一些专业门槛很高的“高冷”文物迅速“出圈”,成为广受欢迎的流行文化符号。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抽象、模糊的历史从而变得具体生动。博物馆里,厚重的云梦秦简、恢弘的千里江山图、古雅的贾湖骨笛,中华文明传承不息;博物馆外,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历久弥新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枝繁叶茂。把博物馆做好做大,守护好文化根脉、记录好文明进程,我们共同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责任编辑:宗成贤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5

推荐阅读

迎接挑战 青春绽放

· 2023-08-05 17:53:27

《烟花》观影

· 2023-08-05 17: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