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昨天上午,著名军旅作家胡世宗珍藏书信捐赠仪式暨《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新书见面会在沈阳市档案馆举行。胡世宗将他珍藏了60余年的2448封书信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这是胡世宗继2013年向市档案馆捐赠2059份家庭档案资料之后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批量捐赠,他也是向沈阳市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数量最多的辽沈地区名人。
2448封书信跨越61年
据悉,这次胡世宗捐赠珍藏信札有五个特点:一是书信的时间跨度大。全部书信的时间跨度从1962年到2023年;二是书信蕴含的情感深。像李瑛、魏巍、臧克家、浩然、刘白羽等,曾经与胡世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一生的挚友,这份感情还延续到了名家的后代,饱含了胡世宗对文坛大师、名家的尊敬与爱戴;三是书信涉猎的内容广。有无言不欢的畅快,有数十年鸿雁传书的真挚情谊,有首长、长辈和老师对属下、后人、学生的谆谆教诲,有晚辈和学生对解决困难的讨教等;四是书信涉及的人物多。2448封书信涉及846人,其中有驰誉中外的作家、诗人、文坛引路人,如刘白羽、臧克家、张光年、魏巍、李瑛、高玉宝、浩然等,也有胡世宗的学生、粉丝和追随者及社会普通人员;五是书信的社会影响广。这些书信不仅是一个人由一名文学爱好者成长为著名军旅作家、诗人的成长写实,更是一部6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记录,是一部当代中国文坛前行的侧记,是一代代文坛前辈思想、观点形成的写真,是史学研究、文苑追记、回忆先辈的最好素材。
由辽海出版社出版的《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也在现场亮相。这套书共8册,图文并茂。细读这套书中的书信以及胡世宗对每封信的解析,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军旅作家、诗人的成长过程,能够读到情感的交流、创作的探讨、生活的关爱、创作的指引、岁月的留痕……
每一封信都藏着时代印记
谈到自己的捐赠,胡世宗说,他不是刻意进行书信收藏的人,完全是尊重和珍视给他写信人的感情而从不随便丢失任何一封来信,无论是名家还是普通人写来的信,他都珍存着。“比如浩然写给我的45封信,近3万字。这些信,有浩然创作鼎盛时期写的,有改革开放初期他徘徊、苦闷时期写的,也有他立志奋起、在历史新时期长篇力作《苍生》问世时写的。研究作家浩然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些信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人情的冷暖,写信人的苦乐悲欢和人生不断变幻的际遇及其感慨。”“还有我喜爱的诗人李瑛给我的信,几十年来,我保存下来的竟达138封之多。这些信件,从时代、时事、政治、文化,到诗艺的探讨,笔者无所不谈,特别是谈到诗歌创作,我觉得比他公开发表的文章还要细致、生动,还有他对世事和诗坛的看法,都是极为珍稀和宝贵的。”
胡世宗说,这些信件是在特定情况下,写给特定对象,体现了写信人的综合素质、思想理念、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这些信都是写信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们写时随心所欲,在不事雕琢、不经意中,展现出了他们每个写信人的真性情和真心境。他们的人生道路、人格操守和生活细节,很多都可以看作是历史长河中充满人生意味的文化瑰宝。比如,臧克家信中谈诗的所谓“深”与“浅”,刘白羽信中谈王国维的意境说,张光年信中谈中西文化比较,魏巍信中谈下岗工人的写作……都极具智慧和独到见解。西方人把信札称为“最温柔的艺术”。这些信件出自名家的手笔,不仅有历史的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也有艺术的代表性,是写信人个性张扬的产物,字里行间给人以跳跃般的鲜活与畅快。过去说,见信如面,真的,从信中可以想见写信人的音容笑貌。在如今电子邮件异常发达的今天,这些手书信札尤显珍贵。
胡世宗说,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很多普通人的信件也同样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透露的是对美好前景的期待。很多业余作者,表达了对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用自己的笔反映时代的愿望。也有的写信人,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情感的困惑。这些都是对时代印记最好的记录。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盖云飞/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