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博物馆里观摩修袍服|环球百事通

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所副所长徐东良受邀来到旅顺博物馆,现场为辽师文博专业的师生讲解古代袍服修复。(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这是件清代的袍服,仅从其造型独特的纹饰图案来看,便可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来自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博专业的大二学生冷羿萱认真地记录着,与以往学习不同的是,这次,课堂从阶梯教室变为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书本上的图片也变成了真实可感的文物。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冷羿萱和同班的22名同学一起走进旅顺博物馆,学习纺织品文物保护与修复。6月10日、11日,旅博特邀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所副所长徐东良老师分享相关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理论知识,同时,带着学生们参观旅博纺织品文物袍服的修复工作。

“从近4000年前山西出土的人工养殖蚕茧,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清代袍服,历经4000多年,尤其在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慢慢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风格”,10日、11日上午,徐东良给学生们带来了“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试谈高昌回鹘艺术的审美特征”两场讲座,讲解了我国的纺织历史发展以及石窟佛教造像、石窟壁画审美的演变。

“徐老师的讲座既有对纺织品文物全面的介绍,又有专业研究领域的拓展,让我们不仅对纺织品文物相关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之美。”冷羿萱说。

在结合理论学习的基础上,10日下午,同学们来到旅博的文物修复室,这里正在进行着袍服文物的修复工作。掀开放置在袍服上的宣纸,眼前真实的历史文物让学生大开眼界。

“破洞本身是缺失,原来损坏的部分已经找不到了,所以说我们就要织上跟它接近或者是相同的面料。”在文物修复室工作的同时,徐东良和学生分享修复的过程。他结合大量纺织文物的保护修复案例,展示了旅顺博物馆的纺织文物藏品及制作工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的原则、理念、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

“我在博物馆里观摩修袍服,对修复的文物近距离接触,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对我来说印象更深了。”冷羿萱说。在专家讲解时,同学们纷纷拍照记录,很多听不懂的地方,同学们会用录音记录下来,“回学校之后再研究学习一下。”冷羿萱说。

旅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博物馆特意举办了这样的专场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对纺织历史有一个全过程的了解,另外通过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可以反映出纺织工艺水平发展的脉络,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或者参考。

在扎染互动环节,冷羿萱练习扎染图案,木片的固定是否牢固、浸泡时长是否足够、着色是否均匀,这些实际细致的操作让她花费了不少工夫,也让她对纺织品文物保护有了更多思考。

冷羿萱说:“每一件纺织品文物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正如老师所说的,袍服上的每一条花纹、每一种颜色都要精准到哪一根经线、哪一根纬线上,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着我们的历史,也更让我坚定了继续学习文博专业的信心。”

(辽宁日报记者  谭 硕)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4

推荐阅读

麦收忙,夏粮稳

· 2023-06-14 11:37:46

(八)小广东

· 2023-06-14 0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