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村里年年换新貌,日子越过越红火

百节年为首。洒扫庭除、辞旧迎新,满满的春节“仪式感”里,既承载着收获的喜悦,又饱含着奋进的雄心。

乡村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除了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色,还有日新月异的乡村生活,更有与时俱进的科技与人文。发展特色种植业,让农产品“走南闯北”销往全国;依托独有旅游资源,农家乐让“土窝”变“金窝”;借助电商直播拓展农产品销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打开市场……暖阳中、新年里,我们从各地热闹的“年味”中,看到了一幅幅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美丽乡村变化大 绿色发展动能足


【资料图】

“过年了,欢迎来我们村子,看看现在的大变化!”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已经当了20多年。春华秋实里,这里从贫困山村变为美丽乡村,他亲眼见证,也用双手创造、双脚丈量。

“我们的特色产业是马铃薯种植,这个季节已经都收入地窖了,春天将被卖到全国各地。”叶润兵介绍,目前村里共有280个育种大棚,马铃薯种植农户已达170多户,2022年马铃薯种植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

不仅是马铃薯,在村南边,还有连片的西红柿温室大棚,俯身进入,瞬间被暖意包围。橙红色的、圆溜溜的西红柿,紧紧挨在一起,56岁的村民秦恩宝正在忙着搬运刚刚采摘的西红柿。

村民秦恩宝正在搬运刚刚采摘的西红柿。人民网 张浩洋摄

一年能收入多少?秦恩宝摊开一个手掌,脸上带着腼腆,“五万四!现在我们老两口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也不用孩子操心。这两天孩子也要从外地回来过年了,他说每年回来村子都变个样,越来越好,又能团聚咯!”

再往村北走,可以看到一排排光伏板,这些被村民们称为“铁杆庄稼”。“2017年,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德胜村先后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达60多万元,全部用于增加集体收入。如果夏天来,还可以看见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和饲草苜蓿。”叶润兵说。

如今,低碳发展已成为德胜村的标签之一。2022年德胜村还成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基地。村西15栋新能源建筑造型各异,赛后这些智能化、零耗能,充满未来感的建筑永久留在当地,成为德胜村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符号。

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为依托,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村民陈丽柱把自家闲置小楼装修成了民宿,仅是2022年夏天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入达2万多元。陈丽柱说:“闺女把房子挂在网上,客人直接来住,我和老伴负责收拾,我们自己的‘土窝’现在成了致富的‘金窝’。”

2022年,德胜村集体收入达到222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叶润兵表示:“2023年,德胜村将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不断为百姓探索发展新路径。”

“人人有事干,四季有收入。”这就是叶润兵新一年的最大心愿。

文化集市年味浓 乡村旅游人气旺

“文化集市开在了家门口,我们打心底里开心又自豪!”阳光普照,暖意融融。春节前夕,武汉市黄陂杜堂村里格外热闹。猜花灯、吹糖人、敲汉锣、剪窗花等传统非遗文化在这里集中亮相,村民们看着热闹非凡的景象,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各色花灯点缀下,乡村旅游人气旺。人民网 关喜艳摄

在送福送春联展台前,游客络绎不绝,争先领取福字礼包。“正好春联还没买,今天来杜堂村逛年会,没想到还能领到福字礼包,太开心了。”从武汉市区过来游玩的曾女士满心欢喜。

在剪纸展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令人驻足观看。“兔子抱铜钱,寓意吉祥富贵,新春来临祝大家兔年财源滚滚。”黄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魏松山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兔子主题剪纸,展台上还有“花木兰”等主题剪纸。

“加油,使劲儿吹。”在吹糖人展台旁,一位小朋友正鼓足气吹糖人,旁边的姐姐不忘给妹妹加油鼓劲儿。同样,在画糖人摊位前,小朋友在专注等待,眼睛随着手艺人手中的糖勺忽高忽低、飞丝走线,不一会,自己的糖人就做好了,拿在手里轻轻抿一口,“哇,真甜!”

当日,不少游客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杜堂村体验乡村传统文化集会。“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吃的,还有一些传统非遗手艺,就想带孩子来体验一下,感受一下小时候过年的气氛。”游客林女士表示。“今天带家人一起来玩,很开心,这是三年疫情以来感受最有年味的一次活动。”游客陈先生感慨道。

近年来,武汉黄陂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尤其以杜堂村为代表。该村依托木兰花乡景区联合杜堂片区五个行政村,积极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共建共治共享,将荒凉颓废的落后村、空心村改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乡村变景区、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四个变化”。

“我们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富裕村。散步出门见景,村民时刻都能享受家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盛景。”该村第一书记葛天才表示,不仅村庄变景区,现在村民户均增收达10万元以上。

当日,位于该村的木兰不夜城正式开街迎客。街区里人潮涌动,灯火辉煌,各地美食在此汇聚,古装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猜灯谜,赏民俗文化,这个春节,杜堂村烟火气燃烧升腾,文化旅游迸出经济消费新动能。

直播带货开销路 农业文旅融发展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村民们忙活着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热热闹闹地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

其乐融融包粑粑。李关伟摄

为了在春节前赶制出香美可口的“马脚杆”粑粑,一大早天刚亮,热水村村民李梅就张罗了起来。烧火、上甑、切肉、取粑、做粑……一家老小齐上阵,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气氛喜庆又温馨。

邻居们也前后脚赶来帮忙,大伙儿围坐一起,将腌制好的腊肉裹进糯米,用棕叶捆绑好,再放入铁锅内,用柴火蒸煮。袅袅炊烟盘旋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的香味,迎接春节的仪式感十足。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马上过年了,今年的糯米比去年更多了,多包点粑粑,送给亲戚朋友们也尝尝。”灶膛里的柴火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李梅的脸上乐开了花。

“各位家人们,这是我们壮族的‘马脚杆’粑粑,软糯弹牙,纯天然无污染……”一旁,邻居李艳正拿着手机将镜头对准了桌子上的马脚杆粑粑开始了直播。翠绿的粽叶包裹着诱人的糯米,香味儿仿佛要从屏幕中溢出,引得直播间里的网友纷纷留言:“好吃”“看着真香啊”“快介绍一下味道”……

这几年,得益于脱贫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热水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随着直播带货兴起后,村里和李艳一样的电商主播就有好多个。在热水村,每年通过网络直播卖出去的壮族美食能有8万元左右。

“不仅是线上,在线下我们村的壮族美食还通过超市、副食店等渠道进入了千家万户。特别是最近这一两年,每年都要售出2吨左右。”李梅欣喜地表示,去年,村里还有不少人参加了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大伙儿正筹划成立合作社,把村里的妇女们都吸纳进来,借着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契机,把壮族美食产业做大做强。

“吃粑粑咯……”灶膛上热水沸腾,李梅揭开锅盖,把还散发着蒸汽的马脚杆粑粑用筷子一个个挑进筲箕里。闻声,大伙儿纷纷围了上来。对于壮家人来说,粑粑不仅是黏住亲情的“集结号”,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只有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包的粑粑,这“年”才算是真正来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因地制宜,通过积极探索电商、旅游、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钱袋子越来越鼓,小日子越过越甜。走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乡村振兴的使命召唤愈发清晰,农村广阔的天地将大有作为。

赵竹青 王震 赵明妍 张浩洋 关喜艳 曾智慧

责任编辑:黄璐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振兴发展

责任编辑:Rex_23

推荐阅读

祝福中国|吉兔纳福

· 2023-01-23 16:35:51

致敬春节里的坚守

· 2023-01-23 14:48:0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