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情 >

焦点热讯:【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拥临海之名,享亲海之实


(相关资料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原标题:10年来,天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严格保护、修复近三分之一的国土空间(引题)

拥临海之名,享亲海之实(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程志会

盛夏时节,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居民纷纷来到绿屏·八里湾,一边消暑纳凉,一边欣赏天蓝地绿、鸟鸣荷香的生态美景。这里是天津市民和游客竞相游玩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这样的“网红打卡地”在天津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实施了“871”重大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等,近三分之一的国土空间作为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和修复。

“绿肺”功能彰显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星罗棋布分散在天津,总面积达2956平方公里。

2017年8月,天津制定出台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对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等875平方公里的4大湿地全面修复改造。七里海湿地开展了生态补水、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生态移民等10大工程。

过去,由于水源短缺等多方面原因,七里海湿地数万亩芦苇生长逐年退化,使得大量候鸟失去栖息地和隐蔽场所。现在,疏通了水系、引进了水源,芦苇再现勃勃生机。据测算,每年芦苇亩产量可增加100公斤~150公斤,“绿肺”功能也能“大显身手”。

“芦苇高了、壮了,包括东方白鹳在内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成了常客,北国江南‘湿地水乡’的景致回来了……”生活于此的于增会老人说。

目前,七里海湿地水域覆盖面积增加了50%,新建改造大小鸟岛20多处,鸟类品种也从180多种增加到258种,数量则翻了一倍。

同七里海湿地一样,素有“华北绿宝石”之称的团泊湖湿地也成了“候鸟天堂”。近年来,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为鸟类的迁徙和生存提供安全、适宜的生态环境。如今,团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3万亩,森林覆盖率16%,可观测鸟类200多种5万多只。

据介绍,天津持续推进湿地修复,七里海等四大湿地的水域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度有了较大增幅,北大港湿地南部水循环区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生态系统明显向好。

生态之美带来发展之变

“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更‘精致’。”西青区王稳庄镇大泊村村民朱金艳笑着说,几年前,她全家入住示范镇,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离小区不远就是绿色生态屏障,闲时她会带上孙子去散步。

2018年,天津启动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试点建设,将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的地块建成林田水相间的绿色生态屏障,涉及110多万人口。

“绿色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上,就是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现场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双城间留绿、留白、留璞,在恢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让河道、干渠连接起来,通过净化水质,种树种草种花种稻,让绿色生态屏障活起来、靓起来。

经过3年多治理,绿色生态屏障雏形基本形成,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碳汇能力增长45%。海河生态芯、古海岸生态绿廊等八大重点生态片区80%以上面积完成生态修复,建成规模性生态区域20多处、近30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达到19.11万亩,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6%以上,呈现“双城屏障、津沽绿谷”的特色风貌。

生态之美带来发展之变。西青区王稳庄镇一半以上面积在绿色生态屏障内。

王稳庄镇的制钉产业曾经非常发达,65岁的刘凤任就曾有一家自己的五金厂。“制钉很挣钱,也会污染河水。”刘凤任说,2017年底,五金厂和其他400余家各类污染企业被陆续关停取缔。“如今,荒地、废弃地复垦,种上了小站稻。”

随着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王稳庄镇经历了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一批世界和全国五百强企业来此入驻,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在这里扎根。

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夏日的周末,东疆港亲海公园1.8公里海岸线上游人如织,尽情享受着亲海踏浪的生态之趣。同在滨海新区的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内,一条长长的滨海步道贴着海岸线伸向远方。天津有153公里海岸线,北起涧河区域,南到北排河区域,由于主要是粉沙淤泥质滩涂,以往市民很难亲近大海。

“当初我们巡查时,海岸线是土堤坝、老海挡,防潮标准低,走几步就一脚泥。如今的海岸线多漂亮,经过保护修复和综合改造提升,生态环境好了,亲海的游人也多了。”天津市海监总队海上环境执法支队负责人充满自豪。

据介绍,近年来,天津坚持渤海治污与岸线治理相结合,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湾,出台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将全部岸线纳入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并启动岸线和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天津已经完成整治修复岸线4.78公里,滨海湿地修复面积达531.87公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

滨海新区蔡家堡村村民刘翠波10岁就开始跟着兄长出海了,20多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渔船。“船多的时候,200多条渔船在海上漂着。”刘翠波回忆。然而,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刘翠波和乡亲们也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后,天津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渤海污染,提升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启动牡蛎礁修复、退养还滩等重点工程。还通过建设海洋牧场等措施改善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相关区域投放人工鱼礁3万余个,建成礁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并禁止非法捕捞。刘翠波和乡亲们所在的几个渔村也陆续搬迁,愿意上岸就业的政府负责安置,持有捕捞许可证的可在规定时间、规定水域进行捕捞。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天津每年向渤海湾增殖放流水产苗种,以恢复或增加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

“十三五”以来,天津共向渤海湾投放中国对虾、牙鲆、花鲈等各类苗种达110亿单位,放流品种27个,促使渤海湾水质得到净化,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如今,天津的海岸线遍布亲海公园、临海湿地、人工沙滩,既有临海之名,又有亲海之实,成为京津冀游客的亲海生态廊道,实现了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天天要闻:通润装备11涨停

· 2022-12-06 16:47:48

英飞拓4涨停

· 2022-12-06 17:00:5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