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文明擘画新未来
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最近的监测记录显示,北京的空气质量连续4个单月PM2.5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前三季度PM2.5累计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
北京空气质量,如同一个缩影,见证“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今年以来,治污攻坚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向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发力,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青海的轮廓像只玉兔,青海湖则像它的眼睛,顾盼生辉。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青海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36.8平方公里,达到2004年以来最大值。当地人说,除了降水增多,区域生态保护是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
白洋淀,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曾因污水入淀及畜禽、水产养殖等诸多问题水质不断恶化。雄安新区设立后,通过综合治理,如今已全面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类至Ⅲ类)断面比例为81.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大气颜值也在提升。前三季度,全国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7.6%;臭氧平均浓度14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6.6%。
“提气、增水、固土、防风险”,一连串“号令”之下,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减污行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拆解“战术”:“提气”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做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增水”就是要增加好水,增加生态水,改善水生态,做好“三水”统筹;“固土”就是要巩固和拓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防风险”就是要进一步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切实化解各类环境风险。
立冬将至,我国北方重点区域一场阻击重污染天气的战役刚刚打响。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去产量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10项重点任务措施向纵深推进。
紧紧扭住“降碳”牛鼻子
去年9月份,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步入“十四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面对“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冲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拳出击,从降碳源头发力,严控新增量;牵住降碳这个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各地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重中之重。
从蓝色碳汇到红树林保护,从森林碳汇到草原保护和荒漠化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各项行动紧锣密鼓朝着实现“双碳”目标进发。
10月2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上线交易100天。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亿元。尽管交易规模尚不算大,但其倡导的低碳理念已然激“活”了市场。
今年9月,一船原产自安哥拉的3万吨原油,行程9300余海里抵达舟山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这船油颁发了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通过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及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抵消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国内石油业、航运业和航空业的这次合作,实现了覆盖海陆空全领域的石油碳中和,发挥了示范效应。
越来越多的传统高耗能企业开始积极布局绿色转型赛道,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企业将是否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上游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标准……低碳理念犹如一股强劲新风,迅速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伴随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出台,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拉开大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席卷而至。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再添新图景。
今年全球动物界的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野生亚洲象莫属。“野象旅行团北巡”一路受到所到地政府与民众的呵护,引发海内外围观。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在云南昆明举行。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从这里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今年以来,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青藏高原“万羊齐奔”的壮丽景象复现,不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让人暖心的消息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的成效。日前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今年,我国分别调整更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名录,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和300种(类)野生植物,保护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加大。
不久前,“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的消息登上热搜。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从试点转向了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越来越多青山绿水的期待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大力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正激发出万千智慧,带来新机遇。
人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地方农牧民不再是大自然的索取者,而是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生态卫士”。
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推进生态补偿更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各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展现出勃勃生机。
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14亿多中国人正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新空间。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十四五” 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