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治理提升新效能
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局起步一年间,全面深化改革举棋落子,汇聚成治国理政新动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日前,“虹桥街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和“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相继设立。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负责人朱国萍说,深入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党建引领这条红线贯穿始终。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全国人大组织法作出修改,将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10月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拟把“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
10月份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方向。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需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与时俱进完善制度保障。
紧跟时代回应治理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蓝图,其中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延川认为,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长期摸索出来的独特经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不断发展,体现其优越性。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
安邦固本,奉法强国。我国立法紧跟时代发展,回应市场关切,为国家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安全法自4月15日起施行。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当天即冲上“热搜”,全民关注。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今年国家出手治理的“大动作”。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时隔13年,我国反垄断法首次修改,回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出的治理挑战。
以深化改革促“善治”
在前不久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建设。同样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的是,9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检察室揭牌成立。这一开拓之举,将把脉公司治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石。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考验执政者治理能力。
“周末也可以自助打印发票,确实很方便。”在合肥市长丰县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机前,合肥市顺康大药房的负责人赵李顺一边整理发票,一边发出感慨。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一年来,“放管服”改革把政府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成为“善治”之举。
2020年12月,《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印发;2021年1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印发;2021年8月,《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印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敬波指出,“一规划两纲要”的格局,是在“十四五”时期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顶层设计。
10月份,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重庆、宁夏8个省(区、市)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取得突破。
以改革促“善治”。随着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将明显提高。一年来,从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到全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到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扎实推进。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相信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的治理水平会达到一个新高度。”王延川说。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治国理政 国家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