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国重器亮相!来看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为期一周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昨天(27日)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展览中,大国重器、战略高技术,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这也是继2016年“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隔五年后,又一次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磅展。
本次展览通过1300多件实物、200多件模型等,重点展出“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代表,展览中首次亮相的“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装置”,实现了我国在极低温区温度计量领域零的突破。据介绍,本领域内极低温区通常是指低于24.5K,也就是−248.65℃的温区,该温区温度的高精度测控技术,是前沿科学、大科学装置、零碳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基础保障。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高波:在5K~24.5K温区(-268.15℃~-248.65℃),这套装置已经能够达到0.17mK的测量准确度,是目前该温区国际最优的测量结果,比之前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基准级测温装置的准确度高20%,测速快10倍以上。
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成果代表,展览中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备受关注。得益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位于山东荣成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今年9月达到首次临界,也就是反应堆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具备了运行发电的基础,预计今年年底前首次并网发电。据介绍,该项目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项目,对引领我国核电技术进步、占领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华大学核研院高温堆专项办主任 齐炜炜:最主要的技术优势是固有安全,即使在1600度的高温情况下,我们的核燃料也不会发生破损,能够有效地把放射性的裂变产物包容在我们的核燃料里头。示范电站的电功率是20万千瓦,它的年发电量大概是14亿度,大概能为我们200万的居民提供日常的生活用电。
大科技改变大民生 好成果增益美好生活
科技部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系统加强了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布局,研发出一批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补齐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短板,部分产品迈入全球竞争行列。我国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设备领域最尖端的技术代表“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也在展览亮相。据介绍,该设备首次实现正电子与核磁两种模态数据实时同步采集,最快10分钟完成全身扫描,在肿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全身复杂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负责人 孙伟森:它是整个影像领域最高端的一台设备,目前只有3个国家可以生产。关键核心部件自研比例已经达到了100%,整个产业链都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科技部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稳步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2021年第12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2.44万亿元,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由9836亿元增至28252亿元,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