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由老厂房改建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已经落成,将在下月正式亮相。伴随永久会址的落成,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将全面东移,开闭幕式及冬奥设计展暨论坛、主论坛、设计之夜等活动都在设计小镇举行。
【资料图】
未来3到5年,永久会址将逐渐完善成中国设计博物馆,通过集聚各类设计、创新资源要素,形成“永不落幕”的设计周。
老肌理有了新表达
永久会址项目的“前身”是始建于1999年的北泡轻钢厂夹芯板车间。经过一年多的“腾笼换鸟”,昔日老厂房迎来了新生。
从外观看,永久会址的外墙依然是人们熟悉的红砖色调。不过,这是用6.2万块手工陶土砖重新打造的红砖幕墙,上面镶嵌着大尺度的透明落地窗,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走进会址内部,15米高的展馆门厅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中部的采光天井将红砖幕墙与透明玻璃砖结合,让日光可以穿过砖墙洒入大厅。大厅屋顶和两侧墙面由铝板加上蓝机砖组合而成,铝板的现代感融合手工砌筑蓝机砖的复古风,交融碰撞出时尚美感。
“‘老肌理、新内容’是项目改造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既有建筑价值,保留既有建筑“肌理”,在对原先的一层厂房进行框架结构加固的基础上,将原有框架结构中的“工”字钢梁返厂加工,改造为“王”字钢梁,确保框架结构可以对多层结构建筑空间起到牢固的支撑作用。工程总用钢量1100吨,其中60%为经过利旧改造后的原有主体框架结构,建筑的整体骨架不仅得以保留,而且更加“健壮”。
设计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会址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中,一层主要用于临时展览空间加商业,二层为高端商务办公,三层为常设展览空间,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动力中心。
地上三层的空间内设置了时尚艺术中心、视听艺术设计沙龙、文创开发及体验空间、数字发布大厅、数字潮PARK、大师工作室、北京国际设计周固定陈列展区等。其中文创开发及体验空间将实现“北京文创旗舰店”全球首店落户永久会址;数字发布大厅将实现数字沉浸式展示发布,支持元宇宙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实时发布场景;大师工作室将引进国内外设计大师、设计团队建立工作室和创新中心。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介绍,今年伴随永久会址的落成,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将全面东移,会在永久会址举办设计周官方仪式活动(开闭幕式)及冬奥设计展暨论坛、主论坛、设计之夜等活动。平时的会址空间将用于常设展览、设计师驻留空间、产业孵化器、临时展厅活动等。
“通过3到5年努力,我们还将逐步把永久会址完善建成中国设计博物馆,发展模式对标意大利米兰设计博物馆,以此带动设计小镇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创意聚集区。”王昱东说。中国设计博物馆将充分呈现中国设计的历史,展现未来,把最新的全球性展览成果带到这里,形成北京最为固定、最为集中的展览场地。博物馆还将成为设计师交流的场所、全球设计师的会客厅,发布新成果和新需求,吸引更多全球性活动加入,逐步打造出设计小镇365天活动内容,形成“永不落幕”的设计周,成为北京最重要、最活跃的创新中心。
配套家园中心明年底建成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竣工后,通投公司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将于近期启动北侧二期家园中心项目。二期项目预计于2023年底建成,2024年投用。
通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0.9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2.52万平方米,将提供设计展览、产品展销、健康医疗、托幼设施、综合服务中心等复合功能,为周边企业员工打造一个类型丰富、业态多样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心,提升片区活力。
设计上,二期项目将与一期永久会址一起统筹规划,在尊重老厂房建筑肌理基础上,保留原职工宿舍、锅炉房、变配电室的红砖风貌。在二层以上区域采用退台式设计,营造舒适的室外空间。内部植入咖啡、餐饮、书店等功能,为周边设计工作者提供休闲生活、互相交流的场所,形成活力家园中心,打造创意生活场景。
此外,二期项目定位为场景化、沉浸式多元艺术商业街区,为园区“设计+艺术”的外延体验区。项目以商业配套为主要功能,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创消费、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创意商业综合体,包括设计周场景化生活设计的全新展示体验空间,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消费形态。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