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5月19日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将试点结婚、离婚登记“跨省通办”;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将试点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期限为2年。在试点地区,男女双方可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办理婚姻登记;经常居住地一般指公民离开户籍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的主要认定依据是看其是否持有效居住证。
随着人口流动愈加频繁,我国异地婚姻数量一路攀升;通往婚姻登记所的路,也在不断拉长。按照《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办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登记几分钟、跋涉数小时乃至几天,成为不少在外务工居住者的亲身体会。异地婚姻登记需要当事人搭上的不只是时间和经济成本,还可能牵扯到生活中的诸多麻烦。比如,有网友吐槽,为了领证,路上耗了6小时,路费花了上千元,还要硬着头皮请假数日。婚姻登记跨省能办新规的制定,无疑既体现了婚姻登记应有的严肃性,又机动灵活地为新人消除烦恼。
婚姻登记是结婚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这项重要的仪式,既要有严肃规范的流程,也该有顺应时代的效率,不该成为新人喜结连理路上的堵点。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婚登“全国通办”的现实需求,去年底,民政部曾在门户网站答复网友,将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参考。不过,看似简单的“通办”背后,却是一道道难度不小的政务考题。一方面需要慎之又慎的决策和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制约,考验着信息库的跨域共享、历史文件的补录联通、当事人信息的核验流程等多项业务水平。
作为事关万千百姓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人力协作和业务联通就要提速跟进。此前,北京、广州先后实现“全城通办”,浙江省试点开展“全省通办”等等,无不在为婚登的“全国通办”夯基础、探路径,由此积攒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更是鲜活的案例指南。此次民政部宣布将在多省市试点婚登“跨省通办”,显然是在长时间、多方面的积累准备之上,从更大的范围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可以说,这既是跨域治理协同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以前,新人为彼此间的挚爱,完成婚姻登记不惜长途跋涉;如今,数据代替新人们“跑腿”,助力实现就近婚登,则体现了政策有爱。让好事更好办,是“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期待城市管理中有更多类似的“喜上加喜”,让民众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者 殷呈悦)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