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冻猪肉连续投放 猪肉价格相对平稳有所回落
中央储备冻猪肉连续投放市场,猪肉价格相对平稳,近期有所回落——
13次共投放27万吨储备肉
还怕猪肉不够吃?4月2日,2万吨储备肉又一次投放市场,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这已是年内储备肉的第13次投放,累计投放量达27万吨。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23日至29日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7.57元,下降2.1%。
13次密集的储备肉投放说明了什么?当前市场供给如何?记者展开了调查。
“买到便宜实惠储备肉,觉得‘赚’了”
——储备肉制度是平抑肉价、调节市场供需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稳定消费者信心
去年来,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疫情防控期间,猪肉价格虽仍处高位,但并未有剧烈波动,始终保持相对平稳,年内密集投放的中央储备肉是稳住猪肉价格的一大助力。
家住北京和平里的张阿姨回忆,过年前自己曾在超市买到过一次中央储备肉。“当时猪肉价格特别贵,别的普通猪肉都30多元一斤,但是储备肉却非常便宜,只要20元一斤左右。”张阿姨说,“快过年的时候能买到这么便宜实惠的猪肉,觉得我‘赚’了,政府给老百姓发放储备肉,也让我觉得很暖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介绍,投放中央储备肉是在出现突发危机事件时平抑肉价的重要手段,即通过国家储备调节市场供需,以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储备肉制度是1979年开始建立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储备肉制度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赵萍说,“储备肉制度建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卫生和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时候,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二是通过储备肉的投放,有效地稳定市场、平抑物价,避免价格过快上涨。”
自1月3日投放3万吨中央储备肉起,到4月2日投放2万吨,今年内中央已陆续投放13次储备肉,累计投放量达27万吨。“在4个月的时间内,国家进行了13次储备肉投放,说明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的阶段,中央特别注重维持猪肉价格的稳定,从而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给人民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赵萍认为,储备肉的投放对稳定猪肉价格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猪肉需求来看,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在5500万吨左右,相当于每个月的月均消费量400多万吨。“虽然相对每个月400多万吨的需求来说,3个多月累计投放27万吨数量并不多,但是对于储备肉集中投放的地区,短期内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保障猪肉的供应,也对引导价格合理回落,稳定价格预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赵萍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总体上看,国家投放储备肉的目的在于稳定消费者信心,同时给市场提供更多选择。“由于储备肉投放占市场消费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对市场供需的改变不会太大,但确实能通过引导预期有效缓解恐慌情绪,同时起到打击囤积居奇的作用。”
“和普通猪肉口感上基本没差别”
——部分消费者对储备肉心存疑虑,偏好购买普通鲜肉,实际上储备肉质量完全有保障
记者周末来到北京市未来鲜生和平街店,冷藏冰柜里陈列着一批批新鲜猪肉,暂时未见到储备肉。
卖肉的李师傅告诉记者,超市在过年前曾有过一批储备肉进货,当时销量还不错,但相比之下普通猪肉卖得更好一些。“大部分消费者首选普通冷鲜肉,因为储备肉多为冻猪肉,很多顾客觉得口感上可能会差些。”李师傅说,“但实际上,我自己品尝过多次,二者在口感上真没什么区别,只是大家对此还不够了解。”
家住超市附近的刘大姐正在李师傅面前的冰柜挑选猪肉,当被问及储备肉时,刘大姐表示,“听说过储备肉,不过目前超市里新鲜猪肉一直正常供给,价格也稳定,所以还是更愿意买鲜肉。”
刘向东表示,许多消费者对国家储备肉制度尚不了解,对储备肉的来源和品质更不了解,因此会对其质量有些担忧。实际上,国家储备肉制度是兼顾活物储备和冷冻肉储备的,投放市场的储备肉不一定都是冷冻肉,还有一部分是冷鲜肉。“而且国家投放市场的储备肉都是经过检疫质量认证的,是有国家信誉担保的,因此消费者对储备肉质量不必担心。”刘向东说。
业内人士指出,储备肉的活猪和冻肉不是一直养着或冻着,而是不停地流动更换,以保证肉质新鲜,居民吃到的肉最长只冻了约4个月。活畜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根据育肥情况适时轮换。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4个月就会完成一次轮换。冻牛肉、冻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
此外,国家还对承储企业实行资质审查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储备生猪监测系统,对承储企业的基本情况、储备生猪动态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监控。承储企业在栏生猪储备结构,须达到30公斤以上生猪占50%以上,60公斤以上生猪占40%以上,85公斤以上生猪占10%以上。
要消除消费者对储备肉的疑虑和误解,赵萍认为,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消费者对中央储备肉的采购、存储、销售的流程有更多的了解,既要从肉质品质上做出国家认证说明,还要通过溯源机制让消费者了解到猪肉存放时间品号等信息,避免消费者有储备肉就是“僵尸肉”这种错误认知。其次,还可以请名人名厨名店做一些使用储备肉的菜肴,通过营养实验的对比改变人们对于冻猪肉的错误认知。
市场供给充足,肉价全面回落
——储备肉制度仍需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信息透明,让消费者更踏实
猪肉前尖29.9元/斤、后尖32.9元/斤、去皮通脊43.9元/斤……记者在北京未来鲜生超市看到,猪肉价格相比年初已有明显回落。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28日举办的恢复商品流通和商业秩序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介绍,当前中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稳中回落,市场销售触底回升。3月份以来,粮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价格全面回落,3月27日蔬菜的批发价格比2月底回落了16.5%,猪肉价格比2月中旬的高点回落了7.4%。
刘向东表示,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回落,要从供需两方面分析原因。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定点县监测,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7%,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比去年9月份增长10.0%。全国有27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比1月份增加5个省份。“从供给端看,去年国家加大猪肉稳产保供的措施发挥有效作用,生猪供给开始逐步攀升,有效缓解了供给紧张的难题。”刘向东说,“从需求端看,受疫情影响,餐饮等服务业消费大幅锐减,猪肉消费需求也大幅减少,因此价格自然会出现回落。”
刘向东认为,从短期来看,中央储备猪肉的连续12次投放有效缓解了猪肉市场的供求矛盾,从而稳定了价格的预期,但当前,中国储备肉制度仍面临着规模有限、投放时机和储备更新等诸多问题。“储备肉制度重在短期调节市场供需抑制价格波动,但不会改变市场供需的长期趋势,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储备肉的合理规模和轮换周期,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投放市场的调节精准度。”刘向东说。
未来,该如何创新储备肉制度机制,使其不断完善?
赵萍表示,首先要继续严格把控中央储备肉的质量。“收储的时候要对储备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每批储备猪肉进行定期检查,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收储入库,从而确保中央储备肉的质量及数量能够及时有力地保障市场需求。”赵萍说,“其次,还应根据中国居民喜欢冷鲜肉的消费特点进一步完善生猪的活体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时候猪肉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在储备肉制度创新方面,刘向东认为,应完善储备肉溯源机制,包括生养环境、屠宰时间、冷冻时长及投放渠道等,做到信息透明,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同时,储备肉投放市场还要保质保价,要根据肉质品质制定合理的价位;也要完善冷冻肉的轮换时间,及时更新储备调剂余缺。
孔德晨
关键词: 猪肉市场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