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广州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电动自行车启动登记上牌的新举措,这意味着广州实施多年的“限电”政策正式结束。同为一线城市,深圳今年8月也已经开放电动自行车上牌。
尽管电动自行车在一些大城市一直没有获得合法上路的身份,但由于其驾驶非常方便,很快就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管制力量和必要的管制措施,电动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十分普遍,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同时,偷盗电动自行车现象屡禁不止,有的人因为发票遗失等原因无法追回损失。因此,有关电动自行车合法上路及统一进行牌照管理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般来说,既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可以合法买卖,就应当享有与其他机动车同等的路权。“禁摩限电”的确基本解决了“两抢”等治安问题,但也彻底剥夺了部分人的路权。十多年来,电动自行车的身份一直比较尴尬。在统一上牌之前,电动自行车只要上街就可能面临处罚。交警处罚电动自行车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违法的是驾驶员,但处罚却是通过扣车的方式进行。因为电动自行车属于私人所有财产,行政执法部门不能随便扣押和处置。统一上牌之后,交警对违规电动自行车的处罚就可以与其他机动车一样规范化,处罚驾驶员而不是随意扣留车辆了。
长时间以来,市民对电动自行车乱穿马路、闯红灯、不顾及行人安全等现象有很多抱怨,希望能够对电动自行车实行更严格的管理,而电动自行车统一上牌是实现交通有效治理的先决条件。统一上牌之后,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交由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系统负担,以缓解交警路面执法力量不足的压力。电动自行车一旦被盗,也比较容易通过监控寻找线索,可以更好地保护私人财产。同样地,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也比较容易通过监控追踪线索。统一上牌既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有助于提高相关的治安和刑事案件破案率。
统一上牌是完善交通治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有关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如电动自行车究竟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就一直存在争议。不少人坚持认为电动自行车应该属于机动车,可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但交通管理部门则将其划归非机动车,禁止其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交管部门还从安全出发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做了一些规定,如自重、载重量、最高速度等。以电动自行车的重量和速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可能对行人造成的危险性更大。以伦理来衡量安全保障优先性,行人优先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优先于机动车,因此,在通行规则与道路规划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最好能够分开。电动自行车如果划入机动车范畴,更符合通行伦理,如此相应的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则也需要有所调整。(肖俊)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