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是第9个“中国房颤日”,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作为我省唯一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拥有我省唯一的心血管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每年要接诊大量房颤患者。该院心内四科主任常栋医生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半数以上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无症状不等于无危害,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以发生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卒中。有房颤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找专业医生检测评估,发现异常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
老龄化年轻化并存,房颤人群增长快
常栋介绍,房颤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上行趋势,加上人口老龄化,房颤患者会不断增加。而且,过去20年,胸痛中心建设在全国铺开,胸痛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起来,大量急性心梗患者被挽救回来,这些患者出院后,随着年龄增长,有的转为慢性冠心病患者或心衰患者,这两类患者群体也是房颤的高发人群。这些因素都导致房颤人群快速增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房颤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几年,我们接诊了不少中青年房颤患者,各行各业都有。生活方式不良的青少年,如肥胖、嗜酒等,都是未来房颤高发人群。”常栋说。
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致中风心衰
常栋指出,人们对房颤有很多认识误区,普遍对其危害了解不足。约一半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患者容易忽视,医生容易漏诊。特别是阵发性房颤,有时发作就几秒钟,很多患者虽然每年体检,但心电图等检查未能捕捉发病时的异样,非常容易漏诊,患者因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无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就像癌症,很多癌症早期没有症状,其实危害巨大。”常栋表示,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心脏乱跳,会导致心脏内部形成血栓,栓子随着心脏泵血进入全身血管,形成很多小的血栓,这些血栓和血管中的血小板等物质结合在一起,好比一颗母弹衍变为很多子弹,形成更多更大的血栓。这些血栓随血管游走,堵到哪里就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比如,堵住肾脏血管,引起肾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堵住肢体血管,严重时导致肢体坏疽;堵住脑血管,则导致中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未经规范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中风,致残率高达50%,致死率达到25%。
房颤还有一大危害,便是心衰。心脏长时间不规则快速跳动会导致和加重心肌劳损,心脏逐渐扩大,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衰。心衰和房颤互为因果,房颤时间越长越容易心衰;心衰又使得房颤更顽固,治疗更棘手。
早诊早治,
越早发现越有可能根治
常栋强调,房颤要早诊早治。“很多患者中风后才重视房颤治疗,只能算亡羊补牢。我们提倡未雨绸缪,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心脏。”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房颤?常栋提醒,房颤容易漏诊,建议专病专治。以厦心为例,厦心作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之一,开设了专门的房颤门诊,可开展专业检测评估、治疗、慢病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建议有房颤危险因素的人群,如中老年人群、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心脏瓣膜疾病、有房颤家族史、脑梗塞、平时有心慌症状等,及时就诊专业医生检查,减少漏诊。
一旦确诊为房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接受规范化治疗。首先,评价血栓栓塞(包括中风)风险,对于中高危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包括两种,抗凝药物或左心耳封堵。
常栋介绍,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有三种选择:(1)药物治疗,但很难根治房颤,患者心脏会越来越大,逐渐走向衰竭;(2)导管消融治疗,是唯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方法,近几年导管消融技术取得长足发展,阵发性房颤90%以上可治愈,持续房颤70%以上可治愈,越早发现,越容易根治;(3)对于长期心衰、心脏超大、不易根治的房颤患者,可以选择消融房室结联合生理性起博方法,达到改善症状和保护心功能的目的。
除了预防中风、治疗房颤意外,房颤患者后续的慢病管理也很重要。比如,房颤患者即使做完导管消融手术,也不是万事大吉,出院后还要积极纠正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复发,改善预后。
名词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中国房颤发病率约为0.77%,患者总人数超过100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记者 楚 燕)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