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7夜,1840余场活动,2020年上海科技节今天落幕。这一周来,市民可以在街头巷尾“偶遇”一场科普活动,也能在互联网空间“云游”重点实验室、畅游上海电影博物馆、夜游上海科普公园……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已逐渐成为了公众身边全维度的科技嘉年华。
在特殊的抗“疫”之年,上海科技节首次设立“云端”主会场,吸引力丝毫不逊于线下。根据统计,截至8月29日,线下观众达200多万人次,线上观众已突破1700万人次,在线预约、云端抢票、看直播、云点播等线上、线下新玩法,为上海科技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科技战疫 激励青年人热爱科学
今年科技节紧扣“科技战疫 创新未来”主题。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上海援鄂第一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俊斌等多位沪上科技功臣、科学家、科创企业代表等纷纷走上科学红毯。
17位上海科技界的“执牛耳者”亮相荧屏,与公众分享了最前沿的先锋科研成果,讲述自己热爱与坚守的科学探索故事,以及上海科学家们果敢勇毅、冲锋陷阵、奉献求索的科研精神。
“硬核医生”张文宏,讲述了获得高度认可的“上海方案”,背后所蕴含的“每一条方案写在病人身上”的重要智慧。作为最早的“逆行”武汉的医生,钟鸣深刻了解科学在救治疾病中的作用。他说:“今天我们能站在聚光灯下,迎来鲜花和掌声,是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希望无论何时何地,科学家都能拥有鲜花和掌声。”
张文宏走红的背后有什么精神支撑?张文宏教授的老师翁心华教授认为是“讲真话”,医生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敢讲真话、勇于担责,才能守护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岁月静好。如今,张文宏传承了讲真话的医者传统,说出的很多金句广为流传。
同期,上海科技馆特别推出的“命运与共 携手抗疫”展览,带观众从全新的角度走近病毒世界,以及人类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助力,更培育并激励着更多青年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技。
首次设立“云端”主会场 足不出户体验科技乐趣
为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体验到上海科技节的活动和内容,本届科技节首次上线“云端”科技节主会场,将上海科技节10大活动版块都通过互联网形式呈现开来,新设致敬科学家、科技战疫、科创未来、科普好物、科学秀场、科普赛事、科学之夜、国外科技节、更多科技节等9个栏目。
在充满设计感的“云端”主会场,线上科技节展示了不少原创内容:在致敬科学家板块,可以看到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大家的故事纪录片;在科技战“疫”板块,有大量科学防疫的动画和知识问答;在国外科技节板块,能看到世界各国如何玩转科学……
观众第一时间观看到新创发布会、深脑的探索、墨子沙龙、无人驾驶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她力量论坛等60多场重点活动及主题论坛直播,体验科学的乐趣;同时《执牛耳者》《雪龙2》《ARJ21》《走进世界500强》等百余部科创探秘、新锐科普动画、科教纪录片、人物访谈等视频全时段点播、让科技节参与方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深脑的探索”TED演讲中,六位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为公众带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当得知有百万余人同时在线观看时,演讲人李晟豪不禁感叹:“这是我做过观众人数最多的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科技节闭幕式上,商汤科技“数字人”小糖发布,也许明年的上海科技节,在“数字人”的导览下“云游”科普场馆,“神游”科学之巅。
上海科技节组委会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云端与线下的内容区分度将越来越大,那些无法在现实中展示的内容,比如超大的宇宙、超小的粒子、无法触摸的脑电波等,都可借助前沿技术在虚拟空间呈现出来。
如今年,“云端”会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在《中国深度·蛟龙号》科普纪录片中,观众可以“搭乘”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水下3000米;也可在“极地科考的后浪”的TED演讲中,跟随极地科考队员的镜头一探南极中山站内的衣食住行……
据悉,作为展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成就、体现上海全市科学普及工作新成效的重要平台和重大城市品牌活动,2020年上海科技节的系列活动还将全年延续,为更多公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感受。
关键词: 上海科技节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