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市文明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统筹志愿力量,引导全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就近就便、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员核酸检测、防护宣传、联防联控、物资配送、心理疏导、防疫消杀、社区排查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4月10日14时,全市共招募志愿者9.51万人,累计服务时长821.65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2647.68万人次,成为全市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广泛宣传发动 迅速集结力量参与疫情防控
高效响应处置。本轮疫情发生后,市文明办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制发《沈阳市“同心抗疫 保卫城市”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按照属地化、就近化原则,快速有效参与到社区防控、便民服务、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强化组织招募。根据疫情变化,市文明办以全媒体方式发布《沈阳市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启事》,统一公布报名热线及网上报名通道,号召符合招募条件的市民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携手抗击疫情、保卫城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仅1天时间报名人数就接近3000人。
加强激励引导。组织人员及时登记统计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10小时以上者,颁发“志愿服务证书”。持续选树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出《感谢有您,温暖这座城市!》《致敬每一位平凡却伟大的“你”》等宣传报道200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民网、新华社、央视刊载报道,充分展现了沈阳志愿者危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大爱与担当,进一步凝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强化培训管理 为疫情防控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
开展岗前培训。市文明办指导各志愿者使用单位根据不同岗位性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利用“志愿沈阳”微信公众号为志愿者推送《志愿者培训微讲堂》23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志愿服务技巧等内容的基础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意识和水平。
优化服务管理。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名册,严格按需设岗,合理安排志愿者上岗服务内容,分别编组、分类管理上岗服务,科学设置志愿服务时长,实行考勤和必要的轮岗制度。铁西区凌空街道爱心社区对志愿者实行分组管理、精确服务,将志愿者分为信息采集组、秩序维护组、出入口防控组、物资保障组、样本转运组等多个服务组别,科学设置志愿服务岗位,做到定人定岗定责。
注重安全防护。疫情防控期间,市文明办将志愿者防护用品统一纳入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物资保障范围,为志愿者提供防护服、消毒液等必要防护用品,保障志愿者的安全。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统一设计制作5000套抗疫志愿服务“十全”应急包,包含防护服、医用面罩、一次性手套等10类防护及应急用品,已向一线“小红星”志愿者发放。
聚焦实际需求
确保精准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参与社区防控。组织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疫情排查、人员管控、秩序维护、消毒消杀、卫生清洁、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服务,缓解社区疫情防控压力。景亚栋农民工志愿服务队的9名志愿者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协助所在社区对55栋居民楼、1所学校及各核酸检测点位等公共区域实施防疫消杀,开展行动30余次,累积消杀面积达35万平方米。
提供便民服务。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微心愿”圆梦行动,以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为重点对象,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共征集“急需防疫物品”“老人陪护”“助残代驾”等微心愿2941个,主动认领2385个,现已圆梦1972个。沈阳供销疫情保供先锋队开通“帮农销售”平台及微信群,形成“基地+平台+保供服务站+志愿者团长”的模式,帮助农户顺利销售农产品,保障生鲜、蔬果及重点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做好防疫宣传。充分利用流动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让市民及时了解科学防控知识、疫情防控政策动态。沈河区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志愿者创作的“大话西游体”宣传语走红网络,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号召辖区居民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引发全网热议和好评。发动志愿者以“艺”抗疫,创作短视频《同心抗疫 保卫城市》、歌曲《感谢有你》等文艺作品3500余件,通过抖音、公众号等多种媒介传播抗击疫情正能量,营造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良好社会氛围。
铁西区:微光成炬,铸就全民战“疫”之路
铁西区坚持“早谋划、快行动、细举措、出实效”,面向全域展开志愿者动员招募工作,通过“志愿红耀铁西”品牌项目,多方发动12万人次志愿者下沉疫情防控一线,用“决心、初心、爱心、信心”铸就了一条全民战“疫”之路。
全域动员,动态招募,凝聚战“疫”决心。3月15日,铁西区面向沈阳市发布了招募防疫志愿者的通知,开放“电话+扫码+现场”多种招募渠道,同步探索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网络,形成“招募管理—动态分配—服务培训”完整工作体系,迅速招募社会志愿者2300人。铁西区出现封闭管控小区后,第一时间对接辖区爱心企业沈阳钢材中心市场,138名员工组成志愿服务先锋队,先后进驻3个封闭园区24小时值守。针对农村地区志愿者短缺情况,实行“点对点”招募,先后对接三一重装、辽宁美协等15个团队近300人前往支援,向疫情防控一线提供了强大支持。
按需分配,强化培训,践行战“疫”初心。铁西区文明办根据志愿者的擅长领域、居住地、服务意向等实际情况,将医学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分配至区疾控中心协助转运标本、数据录入,非医学专业志愿者则就近分配至全区220个社区、村, 参与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秩序维护、扫码测温、数据录入、老旧小区值守等工作。为了做好小区管理,下发《关于为小区配备实名制志愿者的通知》,在每个小区配备8—10名实名制志愿者,分为两组交替上岗,当好小区的“安全员”。在志愿服务培训上,实行疫情防控“四个一”即“一米距离、一户不落、一个细节、一个信念”,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在疫情防控中磨炼培育“铁西志愿红”服务品牌。
项目引领,各显所长,传递战“疫”爱心。铁西区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志愿者的优势,通过了解民情、群策群智,疫情期间建立了21个暖心项目。为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采购,建立“暖心速递”派送项目,按照“1+2+N”的工作体系,由区级负责协调保障、街道+社区两级负责摸底审核、在15分钟生活圈内招募N名“小铁”商户志愿者和“小西”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无接触”派送服务。针对独居老人创建“编外儿女 情暖邻里”项目,由爱心志愿者组建“儿女帮帮团”,通过微信群快速对接距离老人最近的志愿者,帮助老人解决买菜、就医、用药等难题,目前已覆盖200多个楼院。
于洪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
于洪区紧扣疫情期间群众的不同需求,精心设置志愿服务内容,精心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
创新招募方式,迅速建立动员响应机制。于洪区发挥志愿服务领域广泛、组织便捷、贴近群众等优势,通过主流媒体、招募海报、抖音号等多种方式公开招募志愿者。特别是在第四、五轮核酸检测后通过发放二维码贴,居民可以扫码加入本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志愿者招募范围覆盖全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招募12900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用奉献和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按照统一归口管理、分级属地负责、小区分类管控的要求,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微信群的方式,有序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区文明办负责将招募的志愿者信息及时推送给各街道办事处,储备志愿服务力量,指导志愿服务先锋群建立工作;街道统一安排志愿服务项目、地点及服务内容,保障志愿服务所需物资;社区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公告,对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进行统计汇总,结合防疫需求,统筹安排志愿者上岗服务;小区志愿者及时了解、汇总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效率最大化。
创新服务方式,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于洪区以“对外防输入、对内防新增”为目标,充分发挥本社区、本村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协助社区做好人员排查、疫情防控宣传、重点人员防控等工作,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并肩作战,协同开展居民体温检测、疫情筛查、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等工作。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点对点、心连心”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及其他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一对一的陪同做核酸检测采样、上门送饭送药、代买日用品等关怀服务,切实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于洪区已建立志愿服务先锋群186个,发动各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1.2万人次,服务时长96.5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311.1万人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