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年人普遍用上了智能手机,但不少老年人欠缺网络安全知识,成为一些手机App流量“收割”的对象。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认为,老年人是互联网领域的“弱势群体”。面对复杂的网络套路,往往难辨真伪,一旦放下戒备心理就容易上当受骗。
不少老年人在网上被骗
记者调查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该网络保险平台迄今已有9000多条投诉,“老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被误导投保”等成为常见的投诉标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
随着老年网民快速增长,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套路也逐渐增多。2021年9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7.25%的被访老年人有在网络中受骗的经历;其中,超四成老年人曾因保健品被骗,近四成老年人因免费领红包被骗。
“围猎”老年人手段多多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老玩家”精心研究老年人的喜好和焦虑,熟练运用互联网套路,在老年网民面前挖下一道道“流量深坑”。
——专打老年人缺少陪伴的痛点,“陪聊”诱导付费充值。眼下,不少社交软件将目标人群转移到老年群体,老年人线上交友社区、婚恋相亲App层出不穷。
——紧盯老年人“网络小白”的盲点,弹窗信息成套路入口。然后手机就被稀里糊涂地安装了好几个手机管家、清理大师等各类App。
——瞄准老年人辨识能力差的弱点,吸引流量、快速变现。在短视频平台,中老年用户成为一些婆媳关系、养生保健内容的“自来水”。直播领域,一些老人深陷“情感直播”不能自拔。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表示,这些内容一边对老年人展开“洗脑”,一边通过打赏、带货、知识付费等方式变现。
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互联网,去年1月起,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一批大字体、大图标、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App问世,大大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
“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互联网从业者试图把老年人引入另一个‘流量深坑’,这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陈旭辉认为,“有必要整合社会力量,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对各类软件展开常态化抽检、巡检,定期公布测评结果,对违法者予以曝光,倒逼企业遵纪守法。”
张宝义认为,平台、应用商店应该负起主体责任,重视用户反馈,及时下架有问题的App。有关部门也应坚持对违法广告、弹窗零容忍。
针对一些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不足的问题,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传文建议,可利用老年受众较多的电视节目、电台广播等,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典型案例,提醒老年人增强防范意识。
张宝义说,年轻人也应给予家中老人更多陪伴,一方面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在陪伴中向老人传授更多手机使用技巧和防骗技能,提供更多安全守护。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