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黄茅海大桥东索塔首节塔柱浇筑完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

大湾区,涌动大未来。

2022年第一天,连接珠海与江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超级工程,传来了喜讯—T5合同段首片预制箱梁架设成功,黄茅海大桥东索塔首节塔柱浇筑完成。

战鼓声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这是湾区的节奏,也是湾区的活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从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以来,粤港澳三地携手劈波斩浪,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奋进。

启航“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穿广东发展全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双区”引领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奔腾潮涌的大湾区,如何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搭建联通全球的“动脉”

2021年12月31日,一列满载粮食、卷钢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南沙港车站徐徐驶出,发往湖南、江西、重庆等地。这一天,南沙港铁路正式建成开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项目,南沙港铁路是首条进入南沙自贸区境内的客货双线铁路,也是服务泛珠三角与广大内陆地区铁路货运联系的重要通道。

不久前的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正式运营,为中部地区连接大湾区城市群提供了一条更加便捷的融通之道。

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的上空,来往世界的客机此起彼伏;盐田港里,吊机紧张有序地在巨轮上装货卸货;从大湾区开出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创历史新高……穿江过海、上天入地的交通,成为湾区链接全球资源的“动脉”。

《南方》杂志记者统计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2019年,包括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深圳机场等在内的大湾区机场群的旅客吞吐总量突破了2.2亿人次。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湾区城市群机场的总客运量仍突破1亿人次,接近其他世界三大湾区客运量的总和。

同时,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位于珠江两岸的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广州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列。

一流湾区,需要一流交通支撑。

进入“十四五”时期,加快完善大湾区互联互通,拓展对外运输通道仍将是重点—完善广佛—深港、广佛—珠澳以及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联合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集群。

除了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已建成通车,当前还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在全面提速—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的建设紧锣密鼓,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让“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实现,同时珠三角的主要机场还在纷纷扩建或者新建。

“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但日渐消除湾区内部的阻隔,而且也进一步为大湾区连接全球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对《南方》杂志记者分析道。

开放吸聚全球科创资源

202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捕捉中子轨迹的利器—多物理谱仪向全球开放。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不仅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平台,也为聚集高水平人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延伟对《南方》杂志记者说。

近年来,中国散裂中子源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共建相关联合实验室,加强在专才培训、科研和设备等方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服务全球超过2600个用户,完成重要原创性课题超过600项。

深化粤港澳合作,是大湾区的一项核心任务。而科技创新是大湾区密切合作的一个关键主题。

建立公开、公平、便利的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立足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基础和需求,加快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鼓励境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在广东设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

在广东的政策设计中,流露出强烈的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意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地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逐渐跃升为世界级创新带,与硅谷101公路、波士顿128公路遥相呼应。

大湾区下好创新“先手棋”,科研合作正激发出融合聚变效应。

在林江看来,随着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轮廓将越来越明显。

以规则对接实现湾区融合

2021年12月2日,“湾区社保通”正式上线。

“有了社保,以后我可以放心地在这边工作了。”来自香港的暨南大学学生滕运刚购买了社保。其实,他不是饮“头啖汤”者—截至2021年10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保27万人次。

随着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一些制度性藩篱正逐步取消,人员、货物、资本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开放湾区释放出澎湃活力。

未来如何进一步紧密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大湾区在基础设施联通和科技、产业、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更需要在软规则的衔接上发力。”林江说。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推动与港澳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规则衔接为重点推进粤港澳合作”“加快探索建立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等多处表述,强调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广东将从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创新发力,加快探索与港澳乃至国际的规则对接,以大湾区为载体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广东将继续实施“湾区通”工程,聚焦食品安全、环保、旅游、医疗、交通、通关等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深入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是一个多领域的衔接。从市场准入、标准认定、产权保护、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接轨,到简化港澳投资审批、职业资格和行业标准互认,广东将推动大湾区加速构建对标国际、开放一体的湾区大市场。

在林江看来,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大湾区具备条件继续深化改革,在标准规则对接上先行示范,不但将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探索出更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 黄茅海 大桥 东索塔 大湾区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天天要闻:通润装备11涨停

· 2022-12-06 16:47:48

英飞拓4涨停

· 2022-12-06 17:00:5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xjd.rexu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新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